對雄心勃勃的柬埔寨年輕人來說,漢語顯然已經成為需要精通的第二語言。
20歲的順?希瓦在選擇外語時,沒過多久就做出了決定。他看到了當地市場的產品來自哪里,也看到了柬國內的新投資來自哪里。他斷定學習漢語是最明智的選擇。
在金邊,很多年輕人學習中國文化和漢語的熱情與中國輸出軟實力的熱情一樣高。當地一家柬埔寨華裔協會稱,目前有大約3萬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生在學習漢語,其中很多學生在“京發”這樣收費適中、提供基礎漢語課程的漢語學校學習。
隆?索吉是這所學校的負責人。上世紀90年代他開始教漢語的時候,只有寥寥數名學生,而且主要是想提高中文水平的柬埔寨華裔?,F在,他的學生幾乎都是沒有中國血統的高棉人。他們希望學習漢語能讓他們在商界擁有優勢。
索吉說:“柬埔寨家庭鼓勵孩子學習漢語,因為他們希望孩子未來能找到工作。”
他說:“我讓他們看看外國投資。柬埔寨的巨額投資主要來自中國。”
謝?穆尼里是柬埔寨第一所孔子學院的負責人之一。他說:“如今,漢語已不僅僅是商務語言,它還是政治語言。”
說到政治,最近的一些事件表明,中國和柬埔寨經常說同樣的語言。南海的領土爭端在地區內引發摩擦。作為去年東南亞國家聯盟的輪值主席,柬埔寨被指在涉及海上爭端的討論中置自己的鄰國于不顧,與中國站在一起。
京都大學副教授帕溫?查查瓦爾蓬本說,在柬埔寨普通人中興起的這一趨勢正是對中國與日俱增的聲望的認可。研究中國軟實力的帕溫說:“這意味著接受中國的地區領導地位。如果你學習別國的語言,你就意識到并接受了這個國家的領導地位。”